中小銀行展望互聯網金融下半場:搭平臺建生態
科技驅動帶來瞭人的行為與選擇習慣的變化,傳統銀行網點重要性被削弱,銀行渠道的變革勢在必行。
此前已有工農中建等傳統大銀行密集牽手BATJ互聯網巨頭,在當前監管收緊、套利空間不再的大環境下,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中小銀行迎戰互聯網金融的思路是什麼?
近日,在“2017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”上,華夏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竇雲紅表示,展望互聯網金融2.0,銀行搶灘網絡金融,要做到銀行與網絡金融有效融合。中信銀行電子銀行部副總經理吳軍認為,搭平臺、建生態是目標。
未來渠道是線下線上融合
順著互聯網的發展趨勢走,同時銀行要找到自身的資源稟賦。江蘇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蔣建明說:“第一,互聯網的趨勢是順其者昌逆其者亡;其次,銀行自身要找到自身的資源稟賦。”蔣建明表示,銀行要把線下需遷徙的“應遷盡遷”,使線下線上有效融合。
目前,仍有一些服務脫離不瞭網點,比如銀行理財的風險評估、對公賬戶等。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運營總監尚陽表示,互聯網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的標準化的服務,替代不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,替代不瞭監管要求的強制性規定,所以網點未來的變化會隨著信息科技的進步,在服務模式、服務方式甚至在產品的交付方式上發生改變,但是網點不會消亡。
竇雲紅認為,未來網點會是場景化的存在。隨著未來生物識別技術包括其他相關輔助技術的實現,在符合監管要求下,線上化的服務會進一步加強。網點對於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,以及讓客戶滿足親臨場景化的服務,兩者會實現更好的線上線下融合。
除此,未來網點的金融與非金融服務的融合度會越來越高。吳軍表示,搭平臺、建生態是目標。銀行的金融服務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,電子渠道未來的發展是要以非金融服務來帶動金融服務,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。
電子渠道不僅僅是提供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金融產品、金融服務的連接能力,更需要把電子渠道做成一個平臺,連接能力還應包括銀行和它的同業、銀行和一些外部的第三方合作夥伴,包括跟大傢衣食住行等等相關的各種非金融類服務。依托於電子銀行、手機銀行搭建更豐富的衣食住行服務,將金融服務嵌入日常生活。
線上與線下、金融與非金融服務的融合被認為是銀行渠道變革的必經之路,但在銀行紛紛搶攤網絡金融新陣地的背景下,未來商業銀行的商業模式能否發生顛覆性的變化,蔣建明認為,“我沒有想象移動互聯網變化會這麼大,往前看十年二十年網點還會不會存在,我不敢說。”
防范新風險 迎接功能監管年
在7月14日至15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,著重強調瞭以強化金融監管為重點,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的金融工作方向。同時,確立瞭金融監管將從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的轉變,以功能監管來應對混業現狀。
如今,混業經營越來越多,機構監管出現空白地帶。吳軍認為,功能監管是一種方向,有助於回歸金融本源,關註金融本質,有利於整個市場的健康和穩定發展。
不過銀行大佬也紛紛表示,功能監管對於網絡銀行本身並無影響。蔣建明表示,無論是機構監管還是功能監管,從正規的機構來看,銀行一直是好孩子。民生金服總裁侯本旗也認為,功能監管對持牌的機構是好事。
竇雲紅表示:“我更期待這種監管怎樣能夠借鑒沙盒監管的模式,鼓勵創新,然後使創新在合理的軌道上運行,從監管的角度加大容錯機制,這樣使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能夠在正常的、合理的軌道上運行。”
近幾年,線上渠道在銀行獲客環節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,大型APP平臺以及垂直互聯網渠道的綜合利用正成為銀行業的趨勢,銀行在提供新型網絡金融服務時,由於模式、渠道、場景的改變,也會產生一些新的風險點,台灣註冊商標風險防范至關重要。
如何防范新的風險點?竇雲紅表示,要為客戶提供便利,但不會以放棄風險底線來優化流程。
她認為,互聯網風險一是傳播速度快,二是不可預知性強,但銀行相應的風險防范技術也在加強。比如以前的風險大部分以事後處理為主,現在則是事前和事中為主。
台灣申請商標
生物識別技術作為事前防范的一種主要手段,目前多方校對已經讓人臉識別技術達到99%以上的準確率,包括聲紋識別加上瞳孔、指紋多方面的復合性生物識別技術,前端的風控手段已經能夠將風險進行一定程度的阻斷。
而事中的攔截也讓很多風險被阻斷。以華夏銀行的反欺詐系統為例,2017年1-6月共攔截釣魚網站、假冒APP 72個、欺詐的電信詐騙類1.33萬筆,這些攔截掉的風險可能發生的資金在4000萬元左台灣商標申請右。
吳軍表示,在推出一個新的金融服務的時,需要考慮哪些是通過技術手段防控的,哪些通過業務流程防控的,有時為瞭客戶體驗,也許會從事後留存上進行防范。
本文來源:第一財經日報
責任編輯:餘順遂_NF5724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留言列表